喔嗨,快死了的電子報又活了。
狗與彩虹泡泡
最近帶了我們家那隻黑狗(不咬人的)連續兩週去兩次兩天一夜的遠門,真心覺得這種「和狗狗一同旅行」的彩虹泡泡也太過誤導人。
雖然跟狗出去玩也有好玩的時候,但是帶狗基本上跟帶小孩一樣,甚至限制更多。
小孩的脾氣狗都有,小孩的限制狗也有,但最靠北的是,狗並不完全被社會接受,還有額外自己的限制。
帶小孩去百貨公司,從來不會有人過來跟你說「不好意思,小孩不能落地喔!」
你帶小孩去爬山,也不會有雞婆阿桑跑來說「你遛小孩怎不上牽繩!」
或者你帶小孩去高鐵站接人,站務員也不會跟你說「不好意思,你們家這個是導盲小孩嗎?不是吧?這樣不能進來喔」
真的有夠麻煩,帶出門後我心裡都會想,阿跟帶去公園,他知道差別嗎啃。
南部(屏東)風土民俗
真正的南部,過了高屏大橋才算數。
就我台北人移居屏東的觀察,台北屏東真的不像是在同一個國家。屏東的風土民俗更接近像東南亞國家跟漢人文化的綜合體。
有幾個現象可以看出來:
食物很好吃,超便宜,但用餐環境很不怎麼樣。
明明空間超級大一堆廢地,但城鎮就是要整個擠在一起,超難停車。去個社皮吃飯湯還要繞一下找車位,到底為什麼,就在田中間的村子全都是巷子?
類似小北百貨的生活百貨店數量超級多,全部都24小時,好像民眾很有需求半夜購買生活用品(「今晚,我想來點…6寸塑膠水桶」)
生活百貨結帳櫃檯會放些隨手可買的小零食,例如皮蛋。
對,皮蛋,零食。買塑膠水桶完配皮蛋,回去泡腳看電視剛好。餐廳店家開店的地方已經超越隨意,是創意。
例如牛肉麵開在書店裡(不是那種書香雅緻牛肉麵),有間情趣用品店是自家透天厝的客廳(誰敢買)對於食物的口味要馬非常具有冒險性質(鹹蛋冰棒、醬油冰淇淋),要馬就是傳統路線。不過鹹蛋冰棒真的好吃。
屏東跟東南亞唯一差別,就是沒有年輕人白天在路邊喝酒。我去峇里島背包客的時候就遇到過兩三組,有一組還拿酒過來跟我說 “Sake! sake!” 幹覺得我是日本人。
屏東就看不見這個畫面,因為屏東沒有年輕人。(哭哭)
不過一個主要的特點是,我覺得屏東人 “Don’t give a fuck” 的氣質蠻明顯的,有時候瘋狂到我都以為我是住在紐約。
像是我前晚遛狗,在人行道打了個噴嚏,對面一個阿婆就對我叫囂,還一路騎腳踏車跟著我用文言文教訓我(?),要找我去棒球路打棒球(???),最後我得要走到警察局去她才摸摸鼻子自己消失。(欸,是走掉,不是像魔法阿婆那樣消失)
有夠狂想,台北就只有阿彌陀佛阿婆,沒什麼針對性。
至於什麼隔壁家某戶每逢過年都會領養一隻小型犬,除夕夜之後狗狗消失,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。
欸,講了一堆屏東的壞話,其實還是有些好處啦
像是,
新文上架
憋太久了好久沒寫電子報,這份報基本上就是我的喃喃自語而已,比零碎還要零碎了。我會把比較有整理的東西放medium,例如像最近發了時間管理的書摘。
我超愛這張迷因的:「爸爸我睡不著,跟我說一個…睡前床邊弔詭!」「如果小木偶說『我鼻子要變長了』,那會發生什麼事?」
弔詭吧。
帶狗旅行都是騙人的/南部風土民俗/終於發文了
以為有狗勾照片><
哇~看到自己家鄉被提到
的確屏東路超大,地超大,就是很難停車
摩托車就很好停(因為隨便停)
物價在台北價值觀崩毀回去之後都覺得自己財富自由….(食物的部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