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從去年 12/5 開始在臉書日更,從臉書 200 人追蹤,到現在 14K 追蹤者。
這五個月來,寫了 150 多篇文章,我磕磕碰碰地在寫作上犯了一大堆錯誤。
今天我回頭檢視,總結了「 13 個我在寫作路上犯過的錯誤」,整理給你,讓你不用像我一樣多走這歪路。
想要文章馬上就有流量
冒牌者症候群
一邊寫,一邊擔心文字不好
沒靈感,但還是逼自己硬寫
寫到一半想藏私
想要寫出最完美的文字
試圖展現「專業」口吻
文字超拗口
文章充滿贅字
太早想要有個人風格
我到底要為別人寫?還是寫我想看的?
試圖用框架、模板寫作
對文章放太多感情
1. 想要文章馬上就有流量
剛開始寫作,看到文章沒流量確實是扎心。
但是,一直想著文章沒流量,一點幫助也沒有,這只會讓我越來越難堅持下去。
我後來的領悟是:「日更寫作,就是在累積業力」
我們常說,夜路走多會遇到鬼,壞事做多了會業力引爆。我認為不只是壞事如此,好事也是這樣。尤其寫作。
每天持續發布文章,不求每一篇都要爆,只求每篇都有微小的前進,持續久了,也會有「業力引爆」的時刻。
我在 2023 年底開始寫作,前兩個月的文章,有一兩個人分享我就很快樂了。
兩個月後,無心之間寫了:《她說:「我可以讓任何事情爆紅」》
忽然間這篇強勁起飛,5.8K 分享,目前仍然是我最爆的一篇文。
這篇文,也把我從 200 個追蹤者瞬間推到 5000 ,讓我成功通過冷啟動期。
你不需要每一篇文章都爆,你一年只需要有一兩篇爆文,就可以保持前進。
穩定持續地創作,維持微小的前進,就是在累積寫作的「業力」。
2.冒牌者症候群
剛開始寫作,心裡一定會有個聲音:「厲害的人這麼多,憑什麼輪到我來寫?」
我在寫作過程要不斷地對抗這個聲音,非常痛苦。
後來我的領悟是:「其實,沒有人喜歡專家」。
人們不想要跟「專家」學習,人們只想要跟「比自己厲害一點的人」學習。
最好的學習方式:「同學教我」。
所以,你不需要當專家,你只要當比較厲害一點的同學,就可以開始教別人你學到的經驗。
問自己:「這兩年我學到了什麼?」
然後時光穿梭,回到兩年前的還沒學會這件事的自己身邊,看著他寫作。
只寫給這個人,通常你可以寫出非常好的文章。
(不一定要兩年。像是這篇,我就寫給四個月前剛開始日更的我自己。)
當個同學,不要當專家。
3. 一邊寫,一邊擔心文字不好
剛開始寫作,很常寫個幾行,就開始擔心文字不流暢,然後回頭改。
一邊寫,一邊改,最後漸漸地,腦袋就卡住了,連一個句子都寫不出來。
這是我的教訓:你不能同時寫作又編輯、同時雕塑又拋光、同時創造又分析。
試圖這樣做,左腦思考的「編輯者」會跟右腦思考的「創意者」打架。
我發現,寫作最有效率的時候,通常是我拿好幾天之前寫好的草稿來改的時候。
這時候我可以專心做好「編輯者」的身份。
反之,當我試圖在一天內從零開始寫出一篇文章,那過程充滿了痛苦,結果也都不怎麼樣。
不要同時想要創作,又想要編輯。最好讓這兩件事分兩天進行,預先寫好一堆草稿。或者至少分開一段時間,讓自己重設一下。
把「發想」與「收斂」分開,才是有效率的寫作方法。
4. 沒靈感,但還是逼自己硬寫
從日更開始,我寫了將近 150 幾篇文章。
有非常多日子,我真的不知道要寫什麼,還是逼自己硬寫。這種時候是最糟的,心裡痛苦,文章品質低落。
我後來發現,在有靈感時盡量多累積草稿,多一點文章素材,可以解決寫作時沒有題材的問題。
累積大量草稿最好的方法,就是在讀書的同時寫筆記。
用讀書推動寫作,讓「輸入和輸出」兩者變成同一件事。
讀書時,我常常會有完全不相干的想法自己跳出來。也許只有在閱讀的時候,大腦才會真的開始運轉,這時候的思考,是最省力的。
面對一張白紙死命思考,則是非常低效率的。
保持「輸入推動輸出」,用新的資訊和知識刺激大腦運作。
我發現這樣做,反而可以讓大腦運轉得輕鬆自然。
5. 寫到一半想藏私
有時寫文章,我會忽然出現:「等等,我分享這麼多會不會都給人學去了?我是不是應該要藏私一點?」
有時候我會真的藏私,把幾個我認為很關鍵的內容收起來不寫。
但這樣的文章,表現都很差,幾乎沒有例外。
反之,那些抱持著「好啦,通通送給你啦!」心態寫出來的文章,很高機率會是爆文。
有「想藏私」的感覺,是高價值文章的訊號。代表我真的很喜歡這篇文的內容,也代表這個內容是對我真正有價值的。
這時候更要加碼,逼自己把所有知識全部寫下來。
6. 想要寫出最完美的文字
完美主義是我的最大弱點。
其實早在三年前,我就在 Medium 寫作了。只是一直無法有規律地寫,因為害怕自己的文字「不完美」。
在寫作上追求「完美」,就像是莊子說的:「以有涯隨無涯,殆己。」,是寫作者自爆的最快捷徑。
當我學會放棄完美之後,我開始能寫出比較「真實」的文字。
然後我才發現:誠實不是示弱,而是力量的來源。
我每週日晚上,都會開一個 #週日AMA 專區,讀者發問,我回答。
要在短時間內寫作,我唯一能做的,就是保持「極度真實」,把我真正的想法一五一十寫出來。
然後我發現,「真實」是會被感受到,也會被欣賞的。
我甚至認為,#週日AMA 時常比我刻意寫的文章還精彩。
寫作者真正的作品不是文字,而是自己。
展現在文字背後的人味,用文字傳遞出溫度,是寫作最珍貴的內涵。
「別擔心,你先前都在寫,現在也會寫。你所需要的只是寫下一個真實的句子,一個你所知最真實的句子。」——《流動的饗宴》.海明威
7. 試圖展現「專業」口吻
我早期的文章,幾乎每篇都有這個毛病:硬要講專業術語,好像這樣很厲害一樣。
事實是,專業術語用得越多,讀者離你距離越遠。
要把專業術語當成一個「新朋友」,只要一出場,就要好好介紹。
避免寫出專業術語的方法,就是當你不知道要怎樣寫一段話時,問問自己:
「怎樣講最直白簡單?」
通常這樣想,很快就能寫出好懂的文字。
沒人想看你秀文筆,秀專業。寫作的意義是讓讀者「看得懂」。
因此,最好的寫作,就是最口語化的寫作。
8. 文字超拗口
我早期的文章想要追求專業感,於是幾乎都會有一個通病:超難讀。
好像每個字你都看了,但真的不知道到底在講什麼。
後來我發現,問題點是在「聲韻」。
我們讀文字時不只是用眼睛在讀,也用耳朵在讀。因此文字的音韻非常重要。好的作家會靠耳朵寫作,去聽聽自己的文字是否通順。
而判斷寫作是否通順的最好方法,就是「念出來」。
真的,你可以這樣做:
寫好文章後,站起來,大聲地一字一句把作品念出來給自己聽。
通常我念個兩行就會重改一次。
這方法很有效。如果你這樣做完還不會討厭自己,那這篇文章就是通順的文章。
9. 文章充滿贅字
當我做想塑造專業感,假裝我是一個比自己更好的人時,我就很容易出現多餘、拗口、冗餘、累贅、繁雜、不必要、討厭的贅字來偽裝自己。
(注意到這段多少贅字嗎?是不是很有專業感^_^)
留下這些沒用的文字,通常只是自嗨,讀者看了只會痛苦。
刪除贅字是所有寫作者的基本功,不斷練習抓出贅字,才能讓自己越來越真誠,然後建立風格。
這是一個漫長的練習過程。直到現在,我仍然很常被我老婆糾正贅字。常常寫一篇文章想要口語化的同時,就不小心塞了太多贅字。
要抓出贅字,我們可以用不斷問自己這些問題:
「是否每個字都發揮了功能?」
「是否可以更精簡表達?」
「是否有做作的文字?」
精簡、精簡,再精簡。寫作的好壞,跟刪除的贅字數量呈正比。
10. 太早想要有個人風格
我很喜歡寫笑話,我也試著把笑話寫進去我的文章裡。
但是我發現,硬要加入這種個人風格元素,常常會得到反效果,讓文章看起來「很怪」。
我後來發現,建立個人風格是對的,但問題是,我文章的贅字刪得還不夠「乾淨」。
從室內設計的角度看最好懂:如果家具、雜物都還在屋子裡,是不可能重新裝潢的。
你必須把所有的物品、修飾、粉牆都清空拆除,直到看見屋子的結構骨架、水泥裸牆時,才能好好思考:我想要怎樣的風格?
這時,你拆得越乾淨徹底,建立風格時就越沒有累贅。
寫作也是。只有當你拆到所有文字累贅都不剩,作者才能開始呈現自己的風格。
不做拆解,就開始裝飾,很容易因為累贅,就成為那些「一看就是怪怪的」的裝潢。
先做拆解,才有風格。
11. 我到底要為別人寫?還是寫我想看的?
這是寫作過程中,我很常會有的疑問。
我後來自己能夠接受的答案是:「寫我自己想看的題材,但文字必須非常好懂」。
中國作家師北辰把這個概念說得最好:「遵從本心,照料他人」。
「遵從本心」是一種創意。
寫作者寫內心真正想寫的內容。讀者是否喜歡你的寫作,那是緣分,不是你能控制的事情。你唯一能做的,就是遵從本心。
「照料他人」則是一種技藝。
寫作者在追求真實的文字同時,也必須耳朵打開,為讀者著想思考。
寫作必須要讓他人看得懂。如果你文字太多贅詞、忽略細節,讓讀者讀到一半打瞌睡,那不是緣分,那是寫作的失誤。
在這兩個力量互相抗衡下,寫作者才能寫出既真實,又流暢的文章。
12.試圖用框架、模板寫作
我曾經研究過怎樣「套模板」寫作。
後來結論是,模板只有少數主題可以大量應用。如果你剛開始學習寫作,大部分的時候,你會需要反覆思考文章邏輯。太想要應用框架,反而會阻礙思考。
但是,有一個寫作框架,我卻是在寫作上用好用滿,怎樣都離不開它,那就是師北辰的「萬能寫作法」:
破題:一句話講重點。
故事:用故事解釋這個重點。
收尾:再一句話,收合故事,復述重點。
這個框架非常自然,應用場景無限,一點也不愧對「萬能」的名字。
你可以回頭看這篇文章,每一個子標題,其實多少都應用了一點這個框架。
運用萬能寫作法,一個重點一個小故事,任何人都能寫出流暢的文章。
13. 對文章放太多感情
我在寫作上犯的最大錯誤,就是「和文章距離太近」。
我把文章當成生命價值的來源,一點點批評、流量表現不佳,我就會難過好幾天。
回頭想想,這是很奇怪的事。
一個做沙發的工匠,不會把沙發的好壞,當成人生價值的唯一來源,對吧?
客戶如果抱怨沙發不好坐,他通常只是收集這些回饋,用來改良下一代產品。
寫文章也是一樣的道理。文章是作家打造的產品,當然對品質負責。但是文章品質好壞,跟你的生命價值無關。
文章若表現不佳,那就好好收集回饋,然後改良下一篇文章,就好了。
日本喜劇大師北野武說過:「還好喜劇這工作我不太有興趣,所以才能一直做下去。」
跟文章抓一點距離,把自己當成產品開發人員,那些回饋就變得比較能接受了。
重點整理
想要文章馬上就有流量:微小前進,累積寫作業力。
冒牌者症候群:當個同學,不要當專家。
一邊寫,一邊擔心文字不好:把「發想」與「收斂」分開。
沒靈感,但還是逼自己硬寫:輸入推動輸出,累積大量草稿。
寫到一半想藏私:「想藏私」代表高價值文章,更要加碼。
想要寫出最完美的文字:寫作者真正的作品不是文字,而是自己。
試圖展現「專業」口吻:最好的寫作,就是最口語化的寫作。
文字超拗口:把作品念出來給自己聽。
文章充滿贅字:每個字都要發揮功能。
太早想要有個人風格:先做拆解,才有風格。
我到底要為別人寫?還是寫我想看的?:遵從本心,照料他人
試圖用框架、模板寫作:我只用「萬能寫作法」
對文章放太多感情:把自己當成產品開發人員
延伸:三本對我影響最大的寫作工具書
《寫作,是最好的自我投資》.Spencer
這本是我的寫作入門書,讓我一次充分了解「為他人寫作」是怎麼一回事,以及怎樣在注意力稀缺的環境下,用精準的文字抓住眼球。
《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》.師北辰
這本提升了我的寫作眼界,讓我看見寫作的商業應用潛力,以及寫作如何是所有思考的基礎原則,提升寫作,就是提升思考。
《非虛構寫作指南》.William Zinsser
前兩本書大多篇幅都在強調「如何開始寫作」、「為何寫作很重要」,是定位給初心者的書籍。這本書則是寫給有經驗的作家,Zinsser 以他長年在耶魯教非虛構寫作的經驗,教你當你遇上寫作的卡關困境時,可以如何冷靜面對。
這本書也不討論寫作的商業應用,專注講「如何寫出好文字」,是寫作者練功過程的必備工具書,非常推薦。
大概這樣。
這篇文章寫給同樣是寫作者的你,希望有些幫助。
如果你正在掙扎寫作、自媒體經營,或有任何問題是我可以幫上忙的,歡迎隨時聯絡我。
(你可以 臉書私訊,或者直接寄信到 chiukaun@gmail.com )
PS:這是一隻不用寫作,就可以吃肉乾的狗。
第十三点好有认同!
太有收穫了 謝謝分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