完美的自我不存在,完美的歸類也是
感謝!第五點很有啟發~讀完後有幾個問題想問:
1. 第二點提到的分類兩難,為何不直接把一張卡片同時放在好多個不同的索引頁?這樣不是更能發揮筆記連結的功效嗎?
2. 在進行歸類時,除了存放到索引頁之外,你會在每張卡片的內部做更多分類(例如 tags 和連結等)嗎?為什麼?
3. 加恩的某些筆記標題有子屬關係,例如「2.9a」和「2.9a1」,但既然已經能在索引頁編排的話,這樣下標的用意是?
嗨 wangz:
1. 好問題。我是用這樣的角度在思考的:
卡片筆記盒的結構是「卡片盒有很多個索引頁,一個索引頁有很多個關鍵字,一個關鍵字下有很多張卡片」。
我直接類比一本書的結構,把它看成「索引頁=書本目錄,關鍵字=獨立章節,卡片=章節內容」。用這個角度思考,我發現可以解決大多數的問題。
例如你說,一張卡片是否可以同時放在兩個,甚至以上的索引頁?
這個問題在書本類比的角度下,就會是:「我若要寫很多本書,這張卡片的概念,我是否會讓它重複出現在很多本書裡呢?」
我們沒有要真的寫書,但假設我們要寫,我們並不希望自己一直重複自己,對吧?
因此我是從這個寫書類比的角度出發,我就會去思考:這個卡片跟哪一個關鍵字最有關係?真的有必要同時放在兩個關鍵字下嗎?
思考的結果,我通常會選擇只放在一個關鍵字下,然後在另外一個關鍵字裡,找到最相關連的卡片,在卡片內做連結,不會讓次要卡片出現在索引頁裡。
當然,思考結果也有可能是「有必要同時放在不同索引頁」,可能有些概念真的是核心,就是值得橫跨不同索引頁,一提再提。我確實有些卡片是有同時出現的,不多。
但我盡量不把一張卡片同時放在好多索引頁,是基於保持卡片盒極簡的原則。我認為我們必須非常嚴格篩選「什麼是重要」,才不會讓卡片筆記膨風,變成那種寫了十幾本書都在重複自己的作者。
這是我偏好的作法。我也可以想像同時放在多個索引頁的可能,我認為沒有對錯。
2. tag 不會,連結會。
tag 不會,主要是因為這些 tag 對我來說就是關鍵字。如同文中說的,關鍵字隨時可能會改變,如果我在一百張卡片放了同一個關鍵字,假設未來要修這個關鍵字,我就要一百張挑出來修改一百次。
所以我只會把卡片「放在索引頁關鍵字下面,代表這些卡片屬於這個關鍵字」,用位置來標記屬性。
我以前也會針對卡片的不同屬性,做出例如 #book、#video 等關鍵字,後來發現完全用不到,就精簡掉了。
卡片之間的連結會,呼應上面 1. 的回答,例如 M 卡片和 A 、 B 卡片之間都有連結,但這連結又沒有強到可以讓 M 卡片同時放在 A、B 存在的不同索引頁。這時候我就會在 A、B 卡片內建立 M 卡的連結,讓我未來在思考 A、B 卡片時可以遇到 M。
3. 啊那個可以忽略,抱歉。那些是等待都更的卡片,我應該在附上之前先修改掉的。
你看到的這個 2.9a 、2.9a1 的筆記,就是我上一個階段還在使用編碼系統時,遺留下來的老筆記。
之所以沒有一次全部去修改掉,是因為筆記量真的太多了,不想花時間在這上面。通常當我有重新整理時,會順手把這些編碼改成新版,單純的「2.」。
我對於卡片盒有兩組概念同時運行,一是「保持精簡好懂」,二是「不要太井然有序」。
前者是為了讓我把事情想清楚,讓卡片內容不會偷懶只寫給自己看,也讓卡片盒裡真的都是重要的筆記;後者則是為了保持創意的空間,有點凌亂會更有創造力。
你看到的編碼子屬關係,就是因為我懶得去維持井然有序,讓它有點凌亂的結果。可以直接忽略。
我這篇文章還沒有解釋「怎樣翻修編碼系統」,下週四的文章應該會說明。
哇好認真的回應!感謝你 🫶
我原本以為你的做法會很複雜,後來發現其實滿簡單的?也沒有用到全部的軟體功能。看來簡約真的是一種技術啊~
對的!方法簡單,才可以把精力留給思考,我是這樣認為的。
感謝!第五點很有啟發~讀完後有幾個問題想問:
1. 第二點提到的分類兩難,為何不直接把一張卡片同時放在好多個不同的索引頁?這樣不是更能發揮筆記連結的功效嗎?
2. 在進行歸類時,除了存放到索引頁之外,你會在每張卡片的內部做更多分類(例如 tags 和連結等)嗎?為什麼?
3. 加恩的某些筆記標題有子屬關係,例如「2.9a」和「2.9a1」,但既然已經能在索引頁編排的話,這樣下標的用意是?
嗨 wangz:
1. 好問題。我是用這樣的角度在思考的:
卡片筆記盒的結構是「卡片盒有很多個索引頁,一個索引頁有很多個關鍵字,一個關鍵字下有很多張卡片」。
我直接類比一本書的結構,把它看成「索引頁=書本目錄,關鍵字=獨立章節,卡片=章節內容」。用這個角度思考,我發現可以解決大多數的問題。
例如你說,一張卡片是否可以同時放在兩個,甚至以上的索引頁?
這個問題在書本類比的角度下,就會是:「我若要寫很多本書,這張卡片的概念,我是否會讓它重複出現在很多本書裡呢?」
我們沒有要真的寫書,但假設我們要寫,我們並不希望自己一直重複自己,對吧?
因此我是從這個寫書類比的角度出發,我就會去思考:這個卡片跟哪一個關鍵字最有關係?真的有必要同時放在兩個關鍵字下嗎?
思考的結果,我通常會選擇只放在一個關鍵字下,然後在另外一個關鍵字裡,找到最相關連的卡片,在卡片內做連結,不會讓次要卡片出現在索引頁裡。
當然,思考結果也有可能是「有必要同時放在不同索引頁」,可能有些概念真的是核心,就是值得橫跨不同索引頁,一提再提。我確實有些卡片是有同時出現的,不多。
但我盡量不把一張卡片同時放在好多索引頁,是基於保持卡片盒極簡的原則。我認為我們必須非常嚴格篩選「什麼是重要」,才不會讓卡片筆記膨風,變成那種寫了十幾本書都在重複自己的作者。
這是我偏好的作法。我也可以想像同時放在多個索引頁的可能,我認為沒有對錯。
2. tag 不會,連結會。
tag 不會,主要是因為這些 tag 對我來說就是關鍵字。如同文中說的,關鍵字隨時可能會改變,如果我在一百張卡片放了同一個關鍵字,假設未來要修這個關鍵字,我就要一百張挑出來修改一百次。
所以我只會把卡片「放在索引頁關鍵字下面,代表這些卡片屬於這個關鍵字」,用位置來標記屬性。
我以前也會針對卡片的不同屬性,做出例如 #book、#video 等關鍵字,後來發現完全用不到,就精簡掉了。
卡片之間的連結會,呼應上面 1. 的回答,例如 M 卡片和 A 、 B 卡片之間都有連結,但這連結又沒有強到可以讓 M 卡片同時放在 A、B 存在的不同索引頁。這時候我就會在 A、B 卡片內建立 M 卡的連結,讓我未來在思考 A、B 卡片時可以遇到 M。
3. 啊那個可以忽略,抱歉。那些是等待都更的卡片,我應該在附上之前先修改掉的。
你看到的這個 2.9a 、2.9a1 的筆記,就是我上一個階段還在使用編碼系統時,遺留下來的老筆記。
之所以沒有一次全部去修改掉,是因為筆記量真的太多了,不想花時間在這上面。通常當我有重新整理時,會順手把這些編碼改成新版,單純的「2.」。
我對於卡片盒有兩組概念同時運行,一是「保持精簡好懂」,二是「不要太井然有序」。
前者是為了讓我把事情想清楚,讓卡片內容不會偷懶只寫給自己看,也讓卡片盒裡真的都是重要的筆記;後者則是為了保持創意的空間,有點凌亂會更有創造力。
你看到的編碼子屬關係,就是因為我懶得去維持井然有序,讓它有點凌亂的結果。可以直接忽略。
我這篇文章還沒有解釋「怎樣翻修編碼系統」,下週四的文章應該會說明。
哇好認真的回應!感謝你 🫶
我原本以為你的做法會很複雜,後來發現其實滿簡單的?也沒有用到全部的軟體功能。看來簡約真的是一種技術啊~
對的!方法簡單,才可以把精力留給思考,我是這樣認為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