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ul Graham ,電腦科學家,Y combinator 創辦人,人稱矽谷創業之父。
2023 年七月,他發了一篇一萬兩千字的長文《 How To do Great Work 》,探討什麼是橫跨所有領域皆適用的「偉大成就」底層邏輯。
沒有任何廢話,足足一萬兩千字的乾貨。
為了讓內容好吸收,我把這一萬兩千字,整理成 86 條條列式精華摘錄。
這篇整理,是我對原文的詮釋和摘錄,很多文字翻譯加上了我的見解,也有許多我無感的部分被放掉了。
如果你有時間,還是很推薦你閱讀原文。會有收穫的。
「以下建議,都先假設了你想成為偉大的人。」
公開發布你的努力成果。你必須不斷告訴他人你的想法,才能真的發現新知識。用華麗的留言批評他人是容易的,拿出成果接受批評是困難的。
誠實不是示弱,是力量的來源。你若不在知識上誠實,欺騙他人與自己,那又如何能看見隱微的真相?
在極為具體的利基點,打造極為通用的工具。最好的作品往往能成為巨人的肩膀,讓他人站上去。
你必須勇於改變,甚至不惜打掉重練。問自己這個問題:「假設我可以重來,我還會想回到現在這個樣子嗎?」,這可以幫助你改變。
偉大的發明或發現,往往具有數學上的優雅。這個優雅有兩個來源:一致且極簡。當你在工作中你必須做出重大抉擇,問問自己哪個決定是更一致的。
興趣越冷門、越怪,就越好。怪奇興趣是強烈的,因此你會有強大工作動力與生產力。
當所有人都害怕某一件事,但你卻很愛它,那是很好的跡象,代表你可能已經找到非常適合你的工作。
「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」是錯的。不要隨波逐流。
當你讀了夠多傳記舊會發現,偉大成就包含大量的運氣。因此你最好的策略就是積極行動提高自己的運氣:做很多次不同嘗試、認識很多人、讀很多書、問很多問題。
好奇的人更容易取得偉大成就,因為面對無垠的可能性大海,他們更積極撒網,捕撈正確的機會。
領域不是女朋友,你不需要保持忠誠。如果你在探索過程,發現某個領域對你沒有意義了,馬上轉換。
要記得:數學家真的在做的事情,跟高中數學是截然不同兩碼子事。你必須保持興趣,不斷嘗試各種不同領域。
如果你很難說一樣東西是不是你「創造」或「發現」的,那通常是一個好跡象。頂尖的作品往往看起來不費功夫,相反的,費力的工作只會得到短期的欽佩。
成就偉大的四步驟:「選擇領域、來到知識邊界、找尋知識缺口、深入探索缺口」。
「知識邊界」遠看是一條平滑線,但近看是坑坑洞洞,有大量的「知識缺口」(gap)。注意這些「知識缺口」,當大多數人都為了取得更簡單的世界認知模型而忽略它們時,少數人會在深入探索缺口的過程,取得偉大發現。
如果你找到的知識有點異常,那更好。偉大成就的特徵,就是有點怪。
勇敢追逐被忽略的知識,尤其是當人們不在乎這些知識、想法時。如果某個人們忽略的知識讓你興奮,而你能精確地說出人們錯過了什麼,這就是你人生的最好機遇。
非常小心地培養你對於「什麼叫最高水準」的品味。追求「頂尖」的野心,和追求「尚可」的野心,是完全不同的。除了「頂尖」以外,其他什麼都不要追求。
有些工作你必須「熬」幾年才能開始做好玩的事情。偉大的成就不是如此。偉大的成就一開始就專注在「好玩」。當你停下來回頭看,你才發現自己走了多遠。
偉大的工作意味著「不合理的大量時間投入解決一個小不拉嘰的問題」。你不可以把這些時間當成成本,你必須把它看成「意義」本身。
偉大成就的人不追求多產。他們一天只做少少的一件事,但是持續每天做。投入會複利的工作,你就會得到指數性成長。
針對專案的拖延,是最危險的,因為你總告訴自己「時機還沒到」,一拖就是好幾年。
我們總高估了一天可以做多少,低估了一年可以做多少;我們也高估了拖延一天的傷害,低估了拖延一年的傷害。
追求偉大的路上,一個可以告訴自己的謊言是:你在做的工作,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,至少在你自己心中是。這會幫助你做出新發現,然後就不再是謊言了。
誠實的關鍵元素是:不拘小節(informality)。只專注在那些真正重要的,省略不重要的禮節和形式。書呆子有這種天生的魯莽,他們只專注在真正重要的內涵。當個書呆子,熱愛你的工作。
探索熱情的路上,你會遇上這些內心阻力干擾:「自負與狂妄、熱潮、恐懼、金錢、他人期待、沽名釣譽的誘惑」。但如果你堅持在「興趣」的正途上,這些阻力就害不了你。
追隨「興趣」聽起來很被動,但實際上,你必須在面對內心阻力時,仍然堅持興趣。這意味著主動承擔風險,也意味著膽量。
偉大成就的配方很簡單:投入讓你興奮的計畫,然後讓好事發生。與其做一堆計畫策略戰略,不如好好餵養那份初心(invariant)。
你只應該寫自己想要看到的故事。大多數人們會想像一個虛幻的觀眾,試圖摸索那些人想要什麼。走上這條路就錯了。
生產內容給「笨蛋」是危險的。你可以賺很多錢,但這不是通往偉大成就的路線。
原創的點子通常會在最老梗的地方出現。找到的時候,你只會覺得:「怎麼會沒人想過這點?」。
原創點子不能刻意生產。你只能試圖打造一樣「有點太困難」的事情,讓過程中自然出現點子。
有種思考是必須靠寫作才能進行的。當你寫作時,缺乏想法的掙扎會形成一個真空,將你內心的點子吸出來。
一個適合你的領域應該要讓你「越來越有興趣」。如果你的興趣沒有隨著探索增加,那這個領域大概不適合你。
航海時有順風,也有暗流與淺灘。你應該努力工作,也該知道何時不努力工作。太努力工作導致過勞,讓你變笨,然後傷害健康。
放空、沖澡、散步、躺著發呆可以是威力強大的。讓大腦隨心所欲做白日夢,你往往可以解決努力工作時無法解決的問題。但你必須平時就努力工作,放空才有效。
你可以設計生活軌跡,讓這個「專注 — 放鬆」的循環自然發生。怎樣設計?試著找一個離家近的獨立工作空間,走路上下班。
放空的大腦,更容易被分心源干擾。要非常小心保護放空的時間,不要被社群、手機、影像吸走。(除了留時間給你心愛的人以外)
即便是最努力工作的人,一天也只能做 4-5 小時的「專注工作」。理想上讓這四小時盡可能連續,如果你常被干擾,你很難完成困難的挑戰。
「做作」(affectation) 就是「假裝你是別人」。你可以用一個很帥氣的人設,你可能會賺到一些名譽,但「很假」的感覺還是會出現在文字內。
刻意塑造的風格都是花招。你在盡力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,自然會有風格出現。
如何升級思維框架?對自己非常邏輯嚴格。無效框架會留下不合現實的矛盾,大多數人因為懶得思考會刻意忽視。勇敢用邏輯打破規則。如果一個規則和現實矛盾且不合理,就應該被打破。
不要計畫太多。計畫的問題是,它只能帶來「你想像得到的成就」。你無法靠計畫發現「天擇演化」、「日心說」等劃時代的發現。在每個階段,做你認為最有趣、為你帶來未來最多選擇權的事情。我稱這叫:「保持上風」。
人有三種強大的內在驅動力:好奇心、愉悅感、表現慾(the desire to do something impressive)。
「下苦功」反而是最輕鬆的一條路。因為你肯「下苦功」,你可以輕鬆超車那些不願意這樣做的對手。這點讓人解放,你不用再想一堆有的沒有的策略戰略。
「追求頂尖」的一個方法:做出一百年後人們還會在意的作品。不是因為人們的意見重要,而是因為如果一百年後它還有價值,那就是真正的好貨。
用謊言幫助自己冷啟動工作:「我只要做五分鐘就好」。
不用擔心太過莽撞。如果你試著追求偉大然後失敗,那又如何呢?許多人的生命有比這更嚴重的問題。如果你的人生煩惱只是這種失敗,你算是非常幸運了。
偉大成就的四要素:能力、興趣、努力與運氣。運氣不可控,努力每個人都有;你該問自己:「什麼領域我同時有興趣,又有能力?」。
好奇心是最準確的嚮導。在追求偉大的路上,好奇心永遠不會騙你,它遠比你自己知道,什麼事情值得你的精力。
追求偉大的過程,是一場好奇心跳的舞。如果你問靈媒「何物成就偉大?」,而靈媒只能用一個字回你,我賭那個字會是「好奇心」。
不要只因為別人在追求某一件事,你就跟著追求。競爭的唯一功能應該是激勵你更努力,除此之外什麼都不是。
如果你把某件事做得夠好,你就會讓這件事有價值。所以你該問的問題不是「哪種工作受人尊敬?」,而是你可以真正做好哪種工作。
想要炫耀是好的,但要選擇對的人炫耀。你尊敬的少數人給你肯定,這是「好兆頭」。
你不在乎的一大群人給你肯定,這是名氣,這是「雜訊」。
追求偉大成就不一定就比別人開心,但肯定比沒有追求的自己開心。如果你非常聰明又有野心,不追求偉大成就是危險的。這樣的人往往變得尖酸刻薄。
鬥志來自身體。你用身體思考,所以你必須好好照顧它。好好運動、吃好、睡飽、不要使用娛樂性藥物。慢跑和散步是很好的運動,因為這對思考有幫助。
不要和不明白「你必須投入工作」的人結婚。如果你具有野心,你必須工作,這是一種生理需求。所以如果你的伴侶不讓你好好工作,他們要嘛不理解你,要嘛理解,但不在乎你。
粉絲的價值不會隨著數量線性成長。只要你有一小群熱愛你的觀眾,你可以支持自己,那就足夠了。
「永不放棄」不一定對。有時你應該回到上一步,再次測試。更精確的說法應該是:永遠不要讓挫折讓你恐慌,而倒退太多步。有一件事例外:永遠不要放棄你的初心。
志氣高昂的人常犯的錯誤,就是讓挫折摧毀自己的鬥志,像是刺破氣球一樣。把挫敗看成過程,解決困難問題的路上,永遠會有上下波動。
如果你選擇打磨的技藝是純粹的,那工作本身的苦功,會成為生活煩惱的避風港。你可以說這是逃避,但這很有生產力,也是各時代偉人們愛用的逃避方式。
當你在做充滿野心的計畫時,鬥志是你的一切。你必須小心養育和保護它,像是一個活的生物體一樣。
在選擇同事方面,品質遠勝於數量。和一個「極強大」的人一起工作,勝過一群「還不錯」的人。
怎樣知道我有一個真正很強的同事?當你有的時候,你會確切知道。也就是說,當你不太確定時,你大概就是沒有。極強的同事會提供給你「令人驚訝」的洞察,看見你看不見的事情。
如果你的領域中的頂尖人士會集中在某一個地方,偶爾拜訪他們是好事。這會讓你有野心,也知道這些巔峰者都只是人,這給你信心。保持真誠,這些人通常會給你溫暖的歡迎。真正投入技藝的人,通常都很願意跟有興趣的人聊天。
失敗案例可能比成功案例更有啟發。你必須缺少了,才知道什麼是必要。
原創的點子剛出現時,因為沒有任何語言可以描述,因此看起來都像是舊點子的衍生物,即便是對發現者自己本身。
用模仿來學習,不會讓你變得不原創。原創性是新點子的存在,而不是舊點子的缺席。
如果你要模仿某人,要刻意公開地模仿,不要偷偷,甚至無意識地模仿。最糟糕的模仿,就是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模仿,因為你只是無意識地成為那個人。
年輕時應該有節制地揮霍時間。作一些「有可能是浪費時間的事」,和做「確定就是浪費時間的事」,兩者有很大差別。前者至少是一個賭注,而且贏面比你想得要大。
年輕的本錢是精力、時間、樂觀與自由
年老的本錢是知識、效率、金錢與權力。
只要夠努力,年輕時可以獲得一點年老的本錢;年老時也可以獲得一點年輕的本錢。
缺乏經驗讓年輕人害怕冒險,但偏偏年輕時才是最能承擔風險的。
計畫不是好事,雖然有時是必要之惡。如果你保持小規模專案,並且保持彈性,那就不用計畫太多,你的設計可以不斷迭代。
馬上開始,才會讓你學更快,也更好玩。有了實際操作經驗,才能理解前人的經驗。連續迭代你的作品,你會一步一步往偉大的方向前進。
「人月神話」提到兩種程式開發的陋習:第二系統效應、花太多時間完成第一版本;兩個都是這個概念的延伸:不要一次塞太多東西到一個迭代版本裡。
想要有一個好點子,你必須先想出一大堆爛點子。
堅持傳統的人講話大聲,即便他們很笨。創新的人,反而因為腦袋總是思考「問題」而無法有任何「確定」。
人們往往覺得新的點子是「答案」,但實際上真正的洞察是「問題」。
問出好的問題,就完成了一半的發現。但這也意味著,你必須背負無法解答的問題好一陣子。
偉大成就常常來自「回答童年時提出的問題」。練習把年輕時的疑問寫下來,你可能會發現現在的自己有辦法回答。
大眾都以為專家有「答案」,但真正的專家充滿沒有人可以回答的「問題」。
「選擇問題」遠比「解決問題」重要。即便是最聰明的人,也會在選擇題目時非常保守。不趕潮流的人們,也會在選擇題目時變得追逐潮流。
「不酷炫的問題」,價值被嚴重低估了。偉大的成就常常是在那些「過時」的領域中,挖出全新的點子。
好點子常常也潛藏在「教條」背後。每一個「傳統看法」附近都有一圈「暗區」,這裡面藏著很多珍貴的原創洞察。它們因為和「傳統看法」矛盾而被隱藏了。例如哥白尼、達爾文就在「宗教」的暗區中,找到大量的好點子。想想自己的領域中,哪些原則被奉為「聖旨教條」?那當你丟棄這個教條之後,又有怎樣的可能?
找到好點子的方法:「如果是別人來做這件事,他會怎樣做?」。好點子很常被潛意識給打槍,說這太怪、太冒險、太難、太累、太爭議。但問自己「換成別人來做的話呢?」,比較容易關掉潛意識的濾鏡。
好點子的特點是「大部分人都覺得是壞點子」,不然早就被發現光了。
另外,你可能發現了,這篇是本週第二篇文更新。
未來我會把重心更放在電子報上,整理我的學習筆記給你。
所以接下來,你可能會不定時收到更多的信件,都是我的筆記長文。
但如果你不想一直收到我的信,隨時可以按下面的小按鈕 「unsubscribe」取消訂閱。
我的文章仍然會在 chiukaun.substack.com ,隨時可以回來看。
Paul Graham 提到:「粉絲的價值不會隨著數量線性成長。只要你有一小群熱愛你的觀眾,你可以支持自己,那就足夠了。」
這句話我很有感觸。
二月莫名爆紅以來,經歷過大頭症、寫作低潮、失眠人格崩解等情緒雲霄飛車。
但有一小群人,總是給我有建設性的回饋,還有支持鼓勵讓我撐過來。
真的,很謝謝你。
如果哪天我沒寫好了,也請你再次毫不留情地回饋給我,讓我持續成長。